加载中......

行业动态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环保精准化 避免“一刀切”

发布时间:2019-12-01 点击数:2818 来源:人民时评 字体大小: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取暖季,大气污染防治再次迎来考验。如何科学施策、精准治理,以务实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关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关乎民生福祉。

    前不久,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引发关注。该制度对纳入清单的企业、项目,优先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检查、不打扰”;跻身正面清单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自律减排、污染治理水平领先。目前,经过逐一现场核查评估及多部门会商会审,河北共有1640个项目、企业被纳入首批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

    相关制度的建立,是杜绝环保“一刀切”、精准治理大气污染的创新举措。现实中,一些地方或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采取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停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少数地方曾经出现的无差别“一刀切”,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权益,也折射出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如今,河北等地纷纷制定实施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的政策措施,通过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一企一策”差异化应急减排等做法,对各类企业分类施策、“扬善惩恶”,推动环境管理模式从“底线约束”向“底线约束”与“先进带动”并重转变,有利于更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水平、治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污染治理水平和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在环境监管中,如果不能有效体现鼓励先进、奖优罚劣、区别对待,就容易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例如,如果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投入巨资安装并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的先进企业,也必须和落后的散乱污企业一样“一律先停再说”,就会让严格守法者付出高成本,进而影响先进企业的效益和治污积极性。实施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等举措,将领跑者和落后者明明白白区分出来,有助于加强生态环境差异化管控,激发企业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先进企业予以政策激励、大力支持,并不意味着对这些领跑者就放松监管。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无人机飞检等手段,完善非现场监控体系。与此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规则公开公正地确定“红榜”,并动态调整、定期更新。总之,既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又不能放松环保“红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精准施策,我们就能以良药治愈沉疴,让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相关阅读: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 2025-01-0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4-11-01
福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2024-09-01
超低排放波澜再起 这一次谁站在风口上? 2024-07-01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福建省动员会在福州召开 2023-12-01

          Copyright 2010-2011 www.xzh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鼓楼区西洪路528号印江山商务办公区H幢 
          ZIP:350002 TEL:0591-83705919 FAX:0591-83701235 E-MAIL:fjxzhb@163.com  网站备案:闽ICP备15009061号-1 技术支持:帝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