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行业动态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首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出台 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公开环境信息

发布时间:2007-06-01 点击数:3143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近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也是第一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综合性部门规章。潘岳表示,该《办法》将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
  
  潘岳介绍说,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中虽有“信息公开”的原则,但对谁公开,不公开怎么办等等,一直缺乏可操作性规定,给公众参与造成了巨大障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第一是明确了信息公开的主体和范围。《办法》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公开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等十七类政府环境信息(具体条款见附件);强制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公开四大类环境信息,并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鼓励一般污染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第二是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办法》要求环保部门必须在环境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以便民的方式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对公众获取信息申请作出答复。属于强制性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应当在环保部门公布企业名单后30日内,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第三是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责任。《办法》要求建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按照规定公开环境信息的行为,环保部门将被追究责任,企业将被罚款;公众认为环保部门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潘岳说,2006年污染减排指标没有完成的事实说明,污染减排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问题,而是一个对传统增长模式及因此形成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问题。这个调整是艰难的,仅凭环保等少数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因为公众是环境的最大利益相关者,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理应成为污染减排的重要力量。因此,公众参与就不能停留在植树种草和清理垃圾的阶段,而应该往更深层次发展,即充分利用宪法赋予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监督企业的环保行为,参与政府的环境决策。为此,政府必须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办法》出台后,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将被强制公开环境信息,环保部门也将主动公开各类环境信息,这将给公众监督企业排污行为、评价环保部门行政作为提供了信息基础,更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又一制度支持。
  
  潘岳说,作为第一部关于信息公开的部门规章,《办法》的发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当前,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环境投诉以30%的速度增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几个主要因素之一。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搭建起公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公众行使对项目建设、企业排污的环境监督权,各利益群体将在良性互动中最终达成和谐,避免在造成既成事实后产生冲突,使因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及时得以化解。第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迫切需要。依法行政要求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只有及时公开环境信息,才能使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与到环境决策中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必将得以推进。第三,这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环境保护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公开环境信息必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潘岳表示,多年来,推进公众参与一直是环保部门的工作方向。2005年4月,环保总局召开了第一个完全公开的听证会——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采纳公众的意见作出了行政决定。2006年2月,环保总局发布了《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项目在环评的各个阶段都要公开有关信息,听取公众意见。环保总局还积极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结合环评结果,金融部门对企业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一年来,因信息公开不符合要求、公众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不满意等原因,环保总局对总投资达1600亿元的43个火电、化工、公路、铁路等项目的环评文件不予受理,消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环境安全隐患。
  
  潘岳最后强调,既然《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叫“试行”和“暂行”,正说明这是一项边实践边修改、边探索边提升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不断给予批评与建议。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坎坷中前进,环保法规更是如此。环保总局将以环境信息公开为突破口,进一步带动环境公益诉讼等法规的出台,并使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尽快提上日程。

  

附件一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于2007年2月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一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周生贤
  
  二○○七年四月十一日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政府环境信息,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环保部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客观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环境信息。
  
  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
  
  第六条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由办公厅作为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各业务机构按职责分工做好本领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规章制度、工作规则;
  
  (二)组织协调本部门各业务机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三)组织维护和更新本部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
  
  (四)监督考核本部门各业务机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五)组织编制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六)监督指导下级环保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七)监督本辖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八)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
  
  (九)本部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公开的环境信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环保部门应当从人员、经费方面为本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保障。
  
  第九条环保部门发布政府环境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十条环保部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第一节公开的范围
  
  第十一条环保部门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向社会主动公开以下政府环境信息: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环境保护规划;
  
  (三)环境质量状况;
  
  (四)环境统计和环境调查信息;
  
  (五)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
  
  (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及落实情况,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
  
  (七)大、中城市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状况等信息;
  
  (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受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结果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的项目、依据、条件、程序和结果;
  
  (九)排污费征收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实际征收数额以及减免缓情况;
  
  (十)环保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和程序;
  
  (十一)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十二)环境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
  
  (十三)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
  
  (十四)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业名单,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名单;
  
  (十五)环境保护创建审批结果;
  
  (十六)环保部门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其联系方式等情况;
  
  (十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环保部门应当根据前款规定的范围编制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
  
  第十二条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环境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环保部门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环保部门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环境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或者环保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环境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环保部门对政府环境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二节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三条环保部门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四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环境信息,环保部门应当自该环境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环保部门应当编制、公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索引、信息名称、信息内容的概述、生成日期、公开时间等内容。
  
  第十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申请环保部门提供政府环境信息的,应当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采取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环保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代为填写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内容的具体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的形式要求。
  
  第十七条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环保部门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申请公开的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环境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申请公开的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政府环境信息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部门公开或者该政府环境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于能够确定该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第十八条环保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不能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的,经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期限,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三章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公开下列企业环境信息:
  
  (一)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
  
  (二)企业年度资源消耗总量;
  
  (三)企业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
  
  (四)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
  
  (五)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处置情况,废弃产品的回收、综合利用情况;
  
  (七)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
  
  (八)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九)企业自愿公开的其他环境信息。
  
  第二十条列入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三)项名单的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开下列信息:
  
  (一)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
  
  (三)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四)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企业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借口,拒绝公开前款所列的环境信息。
  
  第二十一条依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应当在环保部门公布名单后30日内,在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其环境信息,并将向社会公开的环境信息报所在地环保部门备案。
  
  环保部门有权对企业公布的环境信息进行核查。
  
  第二十二条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可以将其环境信息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方式,或者通过公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对自愿公开企业环境行为信息、且模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环保部门可以给予下列奖励:
  
  (一)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开表彰;
  
  (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推荐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或者其他国家提供资金补助的示范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奖励措施。
  
  第四章监督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二十五条环保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环保部门主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的情况;
  
  (二)环保部门依申请公开政府环境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环境信息的情况;
  
  (三)因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不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环保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环保部门应当督促下级环保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环保部门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七条环保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环保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政府环境信息内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环境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的;
  
  (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并代为公布。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相关阅读: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福建省动员会在福州召开 2023-12-01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2023-12-01
《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发布 2023-10-0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23-10-01
福建省关于全面推进锅炉污染整治促进清洁低碳转型的意见 2023-08-01

          Copyright 2010-2011 www.xzh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鼓楼区西洪路528号印江山商务办公区H幢 
          ZIP:350002 TEL:0591-83705919 FAX:0591-83701235 E-MAIL:fjxzhb@163.com  网站备案:闽ICP备15009061号-1 技术支持:帝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