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政策已推行多年,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发展相对缓慢,业内一直期盼政策红利早日落地,以推动绿色金融发挥更大作用。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近日发布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2016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政策设计、市场发展、国际关注动态、资金需求等方面总结了2016年度中国绿色金融实践情况。报告显示,绿色金融政策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一、一系列政策落地,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报告提出,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由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领导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阐述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2016年8月3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
二、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政府是绿色金融政策支持者,市场则是绿色金融的实践主体。在政府推动、市场发挥主体作用下,我国绿色基金、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绿债认证和披露、绿色评级方法、环境压力测试、碳金融产品、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创新。
报告显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绿色债券的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攀升,首单“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等纷纷亮相。绿色债券发行品种日益丰富, 已经覆盖了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熊猫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多种产品类型。截至201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2052.31亿元,包括33个发行主体发行的金融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国际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各类债券53只。
三、绿色金融面临新机遇,各方需进一步推进
随着我国环境管理的深化,大气、水、土壤等领域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环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执法加严、公众强烈的环境治理意愿以及“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部署,都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更为金融业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商机。正如报告所强调的,中国现阶段和未来都具有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要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优化资源配置。